【摘要】胡繼風兒童小說或從生活中精選素材,或選從現實中選取創作原型,或采用童年回憶式的自傳體寫作,塑造了一批真實可感的兒童形象,包括留守兒童形象,流動兒童形象,困境兒童形象,蘇北水鄉少年形象,還有烽火年代的紅色少年形象。小說中特定地名——小胡莊是蘇北農村的一個縮影,其中大量使用具有地域特征的方言詞匯,運用樸實而富有童趣的語言,以寫實的風格描繪了一幅幅蘇北水鄉畫卷。胡繼風高舉現實主義旗幟,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投入到兒童文學創作之中,把作品納入整個時代和社會文學的大局之中,書寫真實而深刻的童年生活,可以說與五四時期作家們為社會人生的創作理念是一脈相承的。
【關鍵詞】胡繼風 兒童小說 現實主義書寫
藝術的生命是真實,這種真實是以生活真實為基礎的一種帶有個人體驗特點的藝術假定,它要求作家在其作品中反映生活的本質,有機滲透自己對生活真誠健康的感受和認識。在新時期兒童小說創作中,農村鄉土題材的兒童小說切近現實生活,把握社會發展的脈搏,涌現出一大批的優秀作家和作品。蔣風《中國兒童文學發展史》把農村鄉土題材小說分為回憶性和寫實性兩類,其中寫實性的兒童鄉土題材小說,“將較深廣的當前現實生活內容與風俗人情相融合,努力把握農村發展新形勢下少年兒童的新思想、新風貌,從人物身上體現農村生活的歷史變遷。”胡繼風兒童小說取材于所熟悉的農村生活,創作了大量以當代兒童為主人公的小說,為新世紀鄉土題材的兒童小說貢獻了大量優秀的作品。
一、從現實生活中精選素材
藝術來源于生活,生活真實為藝術真實提供了原創的題材、人物、情節、結構和啟示,為藝術真實提供了原初的真實感覺經驗和背景,構成了判斷藝術真實的一種基本尺度。胡繼風兒童小說秉承現實主義創作傳統,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精神生活,關注困境兒童的倔強成長,塑造了一個個真實可感的兒童形象,也描繪了一幅幅具有寫實風格的蘇北水鄉畫卷。
1.自傳體寫作來自真實人生體驗
現實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源泉,生活積累和體驗是兒童文學作家創作的首要來源。“胡大毛上學記”四部曲是四部自傳體兒童小說,具體來說,《哪天才能長大呦》講述胡大毛學前階段的成長故事,《長著長著就長大啦》講述胡大毛小學階段的成長生活,《就像一株野薔薇》講述胡大毛進入狼山教學點的初中生活,成為“光頭中學”第一個考上高中的孩子,《跑呀跑呀跑呀跑》小說胡大毛踩著分數線進入高中,在鳳巢中學度過的三年學習生活。四部小說都以胡大毛為主要視角,這一人物身上滲透著作家的真實經歷和記憶,以《就像一株野薔薇》為例,狼山教學點的原型是作家初中就讀的虎山教學點,班級以桌凳高矮排座位,學生跟著張老師一起哭,去縣城領獎第一次吃陽春面,這些都是真實的經歷。在那些艱難的求學歲月里,一次次來自老師的溫暖與感動,一次次作文獲獎或者發表的經歷,一次次媽媽的安慰,都鼓舞著“胡大毛”不斷長大,最終把教師做為第一職業選擇。正是作家不斷從記憶深處喚醒童年的生活體驗,那些藏在心中的童年時光和珍貴情感就成為創作的原動力。
2.創作原型來源于現實生活
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為文學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,作家以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,一顆更為敏感的心靈,體驗生活,思考生活,表現生活。胡繼風在從事兒童文學創作的同時,也是一位教師,一位閱讀推廣人,一位資深報社編輯。長期與兒童近距離接觸,以及對社會新聞中困難兒童的關注,讓他更多地把目光投向那些留守家中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們,過早承受生活艱辛又倔強成長的孩子們。在短篇小說集《鳥背上的故鄉》中,那些跟隨在外務工父母四處漂泊的流動兒童,操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方言就讀與“農民工子弟學校”,因為沒有城市戶口,最終要回到農村去升學?!短旌印返闹魅斯缭鐒t是留守兒童的典型代表,父母不辭而別外出務工,讓她過早承受生活的艱辛,傳說中那道阻隔牛郎織女相會的天河,在新的背景下變成阻隔她和父母相伴的一道屏障。不管是跟隨父母暫住城市的孩子,還是跟隨老人留守在農村孩子,在現實生活中都有很多,作家深入他們的生活和內心世界,為他們發聲。
《長命鎖》和《太爺爺的心愿》這兩部兒童小說都有現實生活的原型,作家談到《長命鎖》創作緣起的時候講道,他去一所小學講課的時候,一位非??释笎鄣男∨⒁鹆怂淖⒁?/span>。通過班主任他了解到女孩孤苦的身世,因此聯想到那些由于大人原因而身處孤單和不幸的孩子們,希望大人不要離開自己的孩子,也希望這些孩子們在成長的路上逐漸懂得生活和命運,學會原諒和寬恕,因此創作了這篇飽含愛與諒解的小說。兒童小說《太爺爺的心愿》后記《一枚小小的“紐扣”》,談到太爺爺的原型是一位真實的老人——張道干。在宿遷日報社對張道干老人找黨的故事長達三年的跟蹤報道中,作家整理老人的口述實錄并不斷追問和思索,是什么讓一位九十歲的老人“承載起70年漫長的追尋和堅守”,答案就是“對黨無限深沉的愛”,所以“他找尋黨組織就像是一個孩子找媽媽,再苦再累都無怨無悔。”胡繼風以“自覺”的兒童文學作家的姿態投入到兒童文學創作中,關注現實生活和時代熱點,從生活中選取創作原型,是名副其實的社會使命型兒童文學作家。
二、塑造真實可感的兒童形象
兒童的成長需要全社會的關注,熱愛兒童、呵護兒童更是兒童文學作家的基本品格。著名作家龐余亮評價胡繼風的作品的時候說,“從《鳥背上的故鄉》開始,到《就像一株野薔薇》,再到《天河》《長命鎖》,他一直在書寫一個真實的當下中國,塑造了一群屬于‘胡繼風式’疼痛的、卑微的、小草一般頑強的孩子。”胡繼風就是這樣一位有愛心和責任感作家,通過一個個真實而又鮮活的兒童形象,用自己的筆墨為他們代言。
1.當代留守兒童的典型形象
胡繼風創作兒童小說之初,選擇把目光投入到現實世界,以農村兒童、留守兒童、流動兒童做為重點關注的對象,其代表作《鳥背上的故鄉》以評委會以最高票數獲得第九屆全國兒童文學獎,評委們給出了這樣的評語:“這部短篇集,寫出了發自農民工孩子內心的真實呼喊,從而真切地反映了農民工孩子的精神世界和生存狀態。具有濃郁的現實感和生活氣息,能將小讀者卷入生活深處,引起深長思索。”
在《天河》的封面上有這樣一段話,“小胡莊絕大多數人家都有一條河……一條天河,我在河的這一頭,爸爸和媽媽在河的那一頭。”年后的一天清晨,小主人公早早的爸爸又一次不辭而別,還“拐”走了她的媽媽,家里只剩下五歲的弟弟晚晚和上了年紀的奶奶。早早不僅帶著弟弟,還要放家里的三只羊,和奶奶一起夜晚守著水抗旱,一起在秋天收割莊稼。這些本不屬于一個十二歲孩子承擔的一切,早早都堅強的承擔了。雖然她咬緊牙關扛下了生活的艱辛,但作為一個孩子內心對爸媽的思念卻與日俱增,夢想著有一天能夠把阻隔他們的天河填平。作家在《天河》后記中動情地寫道,農民工“在制造產品、創造財富的同時,也制造了幾個時代特色鮮明的詞:留守婦女、留守老人、留守兒童……所有這些婦女、老人、孩子的留守為中國制造做出了不可忽視的犧牲與貢獻。”《想去天堂的孩子》寫一個名叫壯壯的男孩,獲得去“天堂”蘇州看望爸爸的機會,卻因為沒有爸爸的聯系方式,眼看就要喪失來之不易的機會。他在來到在商店門口公用電話旁邊,擔心錯過爸爸的電話等了一夜,他怕自己睡著聽不到電話鈴聲,就脫掉衣服喂蚊子用疼痛來保持清醒。壯壯一邊拍蚊子一邊背唐詩最后還是睡著了,睡夢中他終于見到了爸爸,這一幕讓人聯想到安徒生筆下的《賣火柴的小女孩》。正如劉緒源所說,“對農民工孩子的了解是胡繼風最大的財富,對生活真誠而真實的表達則是他作品成功的奧秘。”
2.流動兒童的典型形象
兒童文學作家所具備首要條件是對兒童的愛與責任,胡繼風關注當代農村兒童的精神生活,他筆下的兒童除了家庭經濟方面的貧困,更多的是缺少來自父母的愛與陪伴,缺少作為一個孩子的基本精神訴求?!而B背上的故鄉》主人公胡四海就是一個流動兒童的典型代表,這類兒童跟隨父母離開了農村,在一處工地或者出租房落腳,跟隨父母工作的變動不斷在城鄉之間遷徙,在城市之間流動。他們雖然身處城市卻沒有城市孩子的待遇,是老師口中暫時在城市借讀的鄉下孩子,將來還要回到農村升學。當胡四海跟隨父母千里迢迢回到老家過年,卻因為不會說方言,變成農村小伙伴眼中“來自城市的客人”,在自己的戶口所在地卻找不到心靈意義上的故鄉。這部作品寫出了屬于流動兒童真實的心聲,他們的故鄉“在不斷遷徙的路上”,“就在鳥一樣四處尋食的大人的背上”。
3.困境兒童的典型形象
我們在生活中或者報紙上常常會看到一類因為家庭原因,生活處于困境的兒童身影,這或許是個例,或者是極少數,但是對這類兒童的關注,正是全社會的責任所在?!堕L命鎖》的主人公甜甜內心敏感而脆弱,自從發現媽媽沒死后,就把情感寄托在被媽媽帶走的長命鎖上,因為她常常去看其他孩子長命鎖,甚至被村民冤枉是偷竊。在甜甜的內心深處,當那把最最相像長命鎖不見了,“感覺就好像自己的媽媽也不見了一樣”,雖然“心里開始有一些恨,但是甜甜不可能不去想媽媽”。一個失去了爸爸,又找不到媽媽的孩子,品嘗了她不應該品嘗的酸甜苦辣,也品嘗了命運的悲歡離合。作者在題記中深情地寫道,“我還想告訴天下所有的爸爸媽媽:爸爸媽媽有多愛孩子,孩子就有多愛爸爸媽媽。我也想告訴天下所有的孩子:孩子有多愛爸爸媽媽,爸爸媽媽就有多愛孩子。”作者希望那些處于困境中的兒童能夠引起社會的關注,也希望這些兒童在心理上與爸爸媽媽和解,獲得真正屬于自己的幸福。
4.蘇北水鄉少年的典型形象
“胡大毛上學記”四部曲屬于作家“童年回憶”型作品,正是因為童年的經歷刻骨銘心,對童年時期所遇見的人物念念不忘,才塑造了鮮活的蘇北水鄉少年的形象。胡大毛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一位普通的農村男孩,在那個物質極其貧乏的年代,他夜晚帶著小馬燈和稻草繩“請螃蟹”;下晚自習經過墳地看見“一顆賊星貼著地面奔跑”;大姐把省下糧食帶回家,讓弟弟妹妹“半夜起來吃米飯”;朱老師把陽春面都挑到了胡大毛碗里,自己喝湯吃煎餅。這些普普通通的人和事,這些平凡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感動,溫暖著這個小小少年,激勵著他改寫了“光頭中學”歷史,哪怕踩著分數線進入高中,也能一路向著夢想奔跑。胡大毛和他的同學們——那群同樣可愛的蘇北水鄉少年,就像一株株自然生長的野薔薇,在沒人欣賞的寂寞的河岸上,開出芬芳的花朵。
5.烽火年代紅色少年的典型形象
如果說胡大毛是作家對自己成長歷程的回顧和審視,“太爺爺”則是革命年代成長起來的典型紅色少年代表?!短珷敔數男脑浮芬蕴珷敔斀o重孫講故事的方式,講述親眼看見日本鬼子對百姓的屠殺,然后在牛振山的引領下成為一名真正的黨員,后來參加解放戰爭、抗美援朝以及社會主義建設,用七十年的光陰保存著黨留下的銀元,直到九十多歲的時候終于交還到組織的手中。太爺爺用口述歷史的方式,回憶了少年時代所經歷的烽火歲月,如何騙取兩名鬼子兵的信任,混進鬼子在三岔口設置的據點,幫助武工隊炸掉東洋橋,巧妙地運用臭狗陣、辣椒陣消滅敵人,從一位身負血海深仇的貧苦少年,歷經血與火的戰爭洗禮成長為一名堅定地共產黨員,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黨的莊嚴承諾。這種親歷形式的講述,再加上人物的原型來自現實,更增加了作品的真實性。那個機智勇敢的少年,是烽火年代成長起來的紅色少年典型,也是平凡而偉大的老一輩革命者的代表,他用實際行動教育了自己重孫——胡運寶,同時也教育了千千萬萬當代少年讀者。
三、寫實風格的蘇北水鄉畫卷
1.蘇北鄉村的縮影——小胡莊
胡繼風大部分兒童小說都寫到一個共同的地名——小胡莊,小胡莊也就成了作家筆下主人公們共同生活的村莊?!而B背上的故鄉》胡四海過年的時候跟隨爸媽回到小胡莊,卻對故鄉產生了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?!短旌印分械牧鶜q的早早大年初六一覺醒來,爸爸媽媽不辭而別到大城市里掙錢去了,那時候“小胡莊上的雪還在”?!堕L命鎖》中七歲的甜甜清明節這天,在小胡莊的墓園里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:自己的媽媽并沒有死。“胡大毛上學記”四部曲小胡莊貫穿始終,只是時間拉回到上世紀七十年代。其中第一部《哪天才能長大呦》講述了胡大毛家從大胡莊到小胡莊的遷移,小胡莊的地名也貫穿其他三部的始終?!短珷敔數男脑浮犯菍懥诵『f近一個世紀的歷史變遷,從日本鬼子進入小胡莊,還鄉團占領小胡莊,到太爺爺在小胡莊秘密加入共產黨,離開小胡莊參加抗日戰爭、解放戰爭、抗美援朝,再次回到小胡莊參加社會主義建設。
胡繼風筆下的小胡莊以及周圍的小胡汪、利民河、駱馬湖、紅集鄉、嶂山縣、桃園學校,都是在蘇北大地上真實存在的地方,或者稍作改動的地名。作品中經常提到的煎餅、饅頭、餅子、大米干飯等吃食,山芋、玉米、黃豆、水稻等農作物,都是蘇北農村日常所見的事物。至于河里的鯽魚、鱔魚、趴地虎,水邊生活的秧雞、葦鶯,則具有蘇北水鄉的特征。正是那些堅硬的沙疆,那些水草豐茂的河岸,那些像泥土一樣堅實的農民,像候鳥一樣遷徙的民工,像小草一樣堅強成長的孩子們,共同構成一幅蘇北水鄉風情畫卷,因此小胡莊就成為蘇北鄉村的一個縮影,成為作家永恒的精神原鄉和不竭的創作源泉。
2.極具地域色彩的口語表達
胡繼風兒童小說地域的特征不僅體現在地名的使用上,更體現在語言表達的方方面面。比如胡大毛這個名字,“大毛”是宿遷地區對孩子特有的稱呼,讀起來非常親切。小胡汪的叫法也很有特點,“汪”是蘇北農村對比河闊比湖小的水坑的習慣性稱呼,關于汪的說法在書中隨處可見,《哪天才能長大呦》中有這樣一段文字,“那天的汪跟平時的汪不一樣……汪里的水比平時高……所以他越撲騰越往汪中間去……好像他是一根小鐵釘,而汪中間和水底下有一塊巨大的吸鐵石”。很多地域特征的方言詞匯穿插在書中,隨時給人一種親切之感,《就像一株野薔薇》中“我用土坷垃擲,想把它擲下來”,方言“土坷垃”是土塊的意思;“大概相當于人的胳肢窩那兒吧,受傷了”,方言“胳肢窩”指的是腋窩;“三槐媽媽沒搭腔”,方言“搭腔”意思是回答,“我們的晌飯,吃了整整一年的干糧”,方言“晌飯”是午飯。這些方言詞匯極具口語化和地域色彩,原汁原味的反映蘇北農村生活,讀來有一種濃郁的鄉土生活氣息。
除此之外,胡繼風的兒童小說大量使用富有童趣的口語化表達,行文質樸自然,讀來趣味盎然?!短旌印逢P于天旱缺水情況這樣描述,“今年春天缺水,野草和野菜比往年瘦。牛羊也順理成章地比往年瘦,就像一群缺課的小學生。”“平時用不上的水就像平時用不上的零花錢一樣,關鍵時刻是非常非常寶貴的,甚至可以救命……”這些描述平白如話,所運用的比喻如拉家常一樣自然恰切?!堕L命鎖》描述甜甜對媽媽的盼望,“時間就像一個喜歡惡作劇的小孩,常常會在人們盼望它走快一點的時候慢下來。這不,甜甜的時間就慢下來了。真是度日如年啊。”這段話用平實的語言和不動聲色的抒情,把孩子對母愛的渴望寫得淋漓盡致。質樸是兒童文學所特有美學特質,質樸美就是自然淳樸之美,胡繼風兒童小說的語言如同泥土一樣質樸無華,又如河邊葦草的一樣清新自然,與與蘇北水鄉的地域特征完全契合。
綜上所述,胡繼風立足當代生活實際進行創作,選擇那些尚未得到充分關注,卻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當代兒童生活狀況和精神世界的孩子去書寫,這種寫作態度與情懷非常值得我們尊敬。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,兒童文學作品以極其豐富的題材充實著童書市場,但不管如何瑰麗的幻想,如何多彩的創作形式,都必須著眼時代生活,立足社會現實。兒童文學發展到今天,作家要積極地接受新的現實主義洗禮,更加腳踏實際地書寫當代童年現實,才能創造出更美好更有力量的中國式童年的獨特美學。(本文作者為宿遷高等師范學校)
主要參考文獻:
王娜主編.兒童文學教程(第二版)[M].北京出版社.2020:21-29,131-135
蔣風主編.中國兒童文學史[M].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.2020:368
方衛平 趙霞.兒童文學的中國想象——新世紀兒童文學藝術發展論.[M].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.2021:322-344
胡繼風.就像一株野薔薇[M].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.2016.
胡繼風.天河[M].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.2019.
胡繼風.鳥背上的故鄉[M].中國出版集團 現代出版社.2020.
胡繼風.長命鎖[M].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.2020.
胡繼風.太爺爺的心愿[M].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.2021.
胡繼風.哪天才能長大呦[M].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.2022.
胡繼風.長著長著就長大啦[M].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.2022.
胡繼風.跑呀跑呀跑呀跑[M].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.2022.
[11]胡繼風. 雨水、汗水和淚水——長篇小說《長命鎖》創作談[EB/OL].[2020-07-26] https://www.suxinwen.cn/wap/news/1744151.
[12]一路荊棘,一路追尋——讀胡繼風《太爺爺的心愿》[EB/OL].[2021-04-27] https://new.qq.com/rain/a/20210427a078rr00.
[13]蔡秀娟.對話“金鼎”文藝咖胡繼風:疼最疼的[EB/OL].[2022-05-24] https://view.inews.qq.com/k/20220524A05B7Q00?web_channel=wap&openApp=false.
[14]劉緒源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小說述評:回到生活 回到文學 回到美[EB/OL].[2013-09-24]http://www.chinawriter.com.cn/n1/2016/0708/c405616-28539061.html?from=groupmessage&isappinstalled=0